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中国公民社会1、中国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型。2、中国从单位社会向个体社会转型3、进入新世纪,中国公民社会呈现出多元发展的大趋势。公民[ Tag ]
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与前景 贾西津 2008229 天则双周论坛 内容一览 l公民社会的三层含义 l中国公民社会指数(CSI) l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一、公民社会的三层含义 l作为理想的社会状态:自由秩序 l康德“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所认为是美 好的途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只要他不伤害别人在普遍法则下的类似自由 。 l洛克的政治社会(公民社会):自然状态的人
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与前景 贾西津 2008229 天则双周论坛内容一览 l 公民社会的三层含义 l 中国公民社会指数(CSI) l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前景
的调研和分析方法 CSI 钻石图 结构结构 StrucutreStrucutre 影响影响 ImpactImpact 价值价值 ValueValue 环境环境 EnvironmentEnvironment 3 3 强强 2 2 1 1 0 0 弱弱 4 4个维度个维度 2525个亚维度个亚维度 7272个指标个指标 CSI 的四个维度 结构: 公民社会的内部组成是什么? 公民参与的球60余个国家
中国公民社会 1、中国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转型 。 2、中国从单位社会向个体社会转型 3、进入新世纪,中国公民社会呈现 出多元发展的大趋势。 公民意识的普遍觉醒使得民众参与公民社 会组织及其集体行动的热情逐渐积累 汶川地震 北京奥运 中国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系及市场或企业系统 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它是官 方政治领域和市场经济领域之外的民间公共领域 。公民社会的组成要素是各种非政府
中国公民社会成长中的若干问题作者: 李景鹏, LI Jingpeng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北京,100871刊名: 社会科学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 2012(1)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1. 聂华林.王桂云 公民社会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期刊论文-社会科学家2011(9)2. 张艳娥 中国公民社
博览群书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文化思考所有的树木都会留下年轮,尽管有显眼或不显眼的差别;所有的年份都具有历史的意义,尽管有时候需要史官的眼睛去发现。2008 年,徐永光先生将之解读为中国公民社会的元年, 我们则在 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 中阐明, 中国已经迈进公民社会。 2009 年的观察让我们发现, 中国的社会已经发育出显著的自组织性和自主性, 形成为
论自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互动建构 董董少少伟伟 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华豫学院 当你的“博客”:当你的“博客”: 只有自己一个访问者的时候,只有自己一个访问者的时候, 你的博客是个人的网络日记本;你的博客是个人的网络日记本; 几位到几十位访问者的时候,几位到几十位访问者的时候, 是与亲朋好友借着文字交流的咖啡屋;是与亲朋好友借着文字交流的咖啡屋; 数百到数千位访问者的时候,数
资 本 质 量 的 有 效 途 径 。(三 )从 政 治 统 治 向 社 会 治 理 过 渡中 国 传 统 政 治 模 式 是 国 家 权 力 高 度 集 中 且 广泛 渗 透 于 社 会 生 活 的 各 个 领 域 ,尽 管 这 可 以 有 效地 动 员 一 切 社 会 经 济 和 政 治 资 源 ,有 助 于 国 家 提高 相 应 的 基 础 性 能 力 。 许 多 研 究 人 员 注 意
characterized by the coexistence of encouragement at t he macro2level and restriction at the micro2level ; registr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dual management ; dual management and multiplemanagemen
参 考 文 献 1 俞 可 平 . 中 国 公 民 社 会 的 兴 起 与 治 理 的 变 迁 J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季 刊 ( 香 港 ) , 1 9 9 9 , ( 秋 季 号 ) : 1 0 5 . 2 马 克 思 . 黑 格 尔 法 哲 学 批 判 C / /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全 集 : 第 1 卷 . 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13公民社会更多地发展、活跃。这应该说是中国向民主、公民治理的社会体制平稳转型的一个契机,在这种前提下,我们需要认识的是,一个公民主体性发达、公民社会活跃的社会形态,是国家长久稳定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也一定是中国社会要走向的方向,在现有秩序内的平稳转型,是可以期待的最好的方式。从而,在社会服务之外,有意识增强公民的主体性,促进公民社会的倡导力发挥,逐步放宽公民的自由空间和容纳公民社会的活跃性
汶川地震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 2008年05月20日 13:29:39 来源:上海证券报 邓聿文汶川大地震虽然让几万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失,也使得几百万人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从震后废墟中显露出的人性的温情和美丽,从迅速展开的全民大救援来看,一个我们呼唤已久的,对国家长治久安和蓬勃发展极为可贵的公民社会却也在这次地震中得以成长。这或许是此次悲剧中让我们稍感 宽慰的一点。 简单
电脑版 |技术文库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粤ICP备16048919号 |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0677号| 本站法律顾问陈鑫辉律师(13807302170)